娱乐新地带论坛  

返回   娱乐新地带论坛 > 休闲娱乐 > 『笑话区』

『笑话区』 给大家放心情,转贴笑话,趣事......

发表新主题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2005-06-20, 03:06 PM   #1
No218
Emma
论坛支柱
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
 
Emm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4-10-02
帖子: 9,741
精华:8
现金:2165金币
资产:133441651金币
Emma 是一个将要出名的人
【转帖】人间世·55 父亲

西风东渐,“母亲节”、“父亲节”,现在也都有人在过了,不过俺对这些节日并不咋关心,要不是昨天电视里提醒着“6.19”是“父亲节”了,俺还是会忘记的。这倒并非是俺不关心父亲,只是总觉得平时该关心的都关心了,于特别的“节日”便也没啥了,何况咱从来就没这“习惯”。

俺父亲八十多岁,退休在家,去年以前还一直在做着“居民小组长”及他本系统“退休工人小组长”,每当居委会有事或单位为退休工人发东西的时候,他总要忙里忙外奔波个不停。凭此、说明咱老爷子身体还行,母亲有时嫌他“劳碌命”,俺倒以为老年人多动动还是好的,否则怕会闷出啥来。

今年居委会里有“新政策”:凡年纪太大的,一律不再“聘”为组长之类的活动积极份子,于是老爷子再一次“退休”,不当组长了。可他闲不住,不知花了几天时间琢磨着写了两篇“稿子”,要俺帮他改改后发到报社去。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了,咱也得说点啥。”唉、于是俺便只好奉命改稿。

俺知道现在的媒体,如果投稿报个“三只脚的癞蛤蟆”,或许不仅一家媒体会积极发表,便是其它媒体也会争相转报,可象老爷子写的这东东,别人或许看也不看就扔废子篓里了。噢、不对,俺发的是“电子邮件”,人家只要轻点鼠标就轻轻抹去,比扔废子篓更便捷。不过这还不好跟老爷子说,郁闷。

俺认认真真改好后,一份发给了省报(附录一。本来这一份老爷子要俺发到人民邮政报上去的,俺网上搜索了一下,未发现有他老人家说的这份报纸。因为这关系到本省的一点点史实,故只好发给省报了。)一份发给了地区报(附录二)。当然结果正如俺说的,几个月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值此“父亲节”前夜,没啥好孝敬于俺老爷子的,就将他花了十几天工夫写来的这点小故事发网上来罢,也不枉了他老人家一番捉笔冥思的辛苦。那天看到有对夫妇“结婚八十年周年”的报道,俺对老爷子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们也可以活到这一天的,只要天天开心就成。开心、是长寿唯一的秘诀哦。


附录一、《八年抗战中的浙沪邮路》作者、八十三岁老邮政。

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后几年,重庆、延安,是“大后方”,整个中国的东部大部份地区都属“沦陷区”。但在“沦陷区”里也有些中国军民坚守着的抗日根据地,象浙西、皖南与赣北这连成一片的山区,就是这样一片地方。这里的中国军队和老百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一直坚持着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直到迎来日本军国主义的全面投降。

一九四四年我调到浙江省於潜邮局工作。那时的於潜处在浙皖赣抗日根据地的前沿,对面几十里地,就是日伪军队占领的余杭县。於潜和余杭之间的青山镇那边,有一道封锁线,全用碗口粗两人多高的原木一根挨一根排起来的,直排到不远处的山上。那景象有点象现在电视里看到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隔离墙”,只是没钢骨水泥的隔离墙壮观。

日本人的飞机经常来於潜这边轰炸,最多的一次一天就出动了七十几架,光被炸死的老百姓就达三百多。有一枚炸弹落在了我们邮局对面的一家书店,书店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被夷为了平地,留下一个一丈多深的弹坑。整个於潜境内,道路被摧毁,桥梁被炸塌,无法使用交通工具的邮政职工只好用最原始的肩挑背负的方式在邮路上奔跑,工作很艰苦。

有趣的是,抗日根据地和沦陷区的邮路却一直通着。我当时在局里负责做封发,差不多每天都可以接到从上海来的邮件袋,我们也每天同样封发往上海。不过这些邮件袋在路上走得时间很长,比如从於潜这边发一封信到只隔着三四十华里路对面的余杭去,时间最长的要走半个月。我曾经发了三张“试信卡”:一张随路单、一封入至上海邮件袋、一封到杭州。

从随后回来的“试信卡”上各地留敲的邮戳,邮件袋经由路线是:上海→安徽省的芜湖市→广德→浙江省长兴县的泗安支局→同为浙江省的安吉县局→安吉的孝丰支局,再由孝丰支局的邮运员背负着翻过羊角岭,最后到於潜局设在天目山脚的钟家邮政代办处与我方交接。孝丰与於潜的邮运员吃过晚饭就要出发,经一夜天的爬山涉水到钟家代办处,正好天亮。

近在於潜咫尺的杭州,发往於潜的邮件袋也要经由上海转发,沿着上面的这条路线辗转来到浙西山区。可惜的是我并没保存下当年的那几张“试信卡”,否则也算是一件邮政史上不可多得的“文物”了。今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虽然历史已经翻过去了一页又一页,但当年邮政职工艰辛地奔波的身影仍历历在目。事虽不大,但我想我们都不应忘却这一切。

附录二、《寄给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作者、八十三岁老海宁

五十年代初,浙江海宁邮政局还在原县址盐官镇,未搬到现在的硖石,我是邮局的一名职工。一天,住在盐官镇大东门外的吴本初先生拿来一本很低旧的书,要寄给时任中国社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对我说这是咱们古时候的文字“甲骨文”,是宝贝。

原来他在一个摆摊卖炒货的余姓摊主那里偶然看到这本旧书,摊主正欲拆了拿来包炒货南瓜子。那时卖炒货的没有现在人们常用的塑料袋,都习惯用旧书的书页拿来作了包装——抓一把、两把南瓜子,用书纸包成老菱角样的形状,卖三或五分钱一包。

吴本初先生看见这本书的文字很奇特,便向摊主老余要了过来翻看。一看竟发现这是一部前人研究甲骨文字的著作,极其珍贵,如果让炒货摊撕了包了南瓜子,实在是暴殄天物。所以老吴与摊主商量着花了几角钱将书买了下来,跑到邮局来寄给了郭沫若。

书寄出后不久,郭沫若先生给吴本初汇来人民币二百元正,算是“谢仪”,正好又是我经的手。现在的人可能对这区区二百元钱没啥感觉,但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了。举个例子作对一下比:当时刚参加工作的解放了的“新女性”,月薪只有九元钱。

海宁是个人文荟粹之地,象考古、甲骨文研究卓有成果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就是盐官镇人。他的故居仍在,现修缮一新后,已成为了海宁人文旅游的一个著名景点。说起来吴本初只是一介农民,却抢救了这样一部有价值的书,这决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这本研究甲骨文的著作,是否从王国维家里流传出来的、甚或就是王国维本人研究甲骨文的成果之一?现在经过民国革命、八年抗战等沧海桑田的世事变化,早已无从查考。但我经历了它的差点灭失与幸运地回到了该拥有它的人手里,也算是值得一志纪念的事。
 
Emma 的签名
语言可以扭曲作假,感觉却是最真实的,
但人类通常会在第一时间相信不可靠的语言,
而不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
真矛盾。
Emma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05-06-22, 02:43 PM   #2
No2003
上网迟到被炒了,请大家关照
中级会员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2005-06-22
帖子: 91
现金:91金币
资产:91金币
声望: 10
上网迟到被炒了,请大家关照 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回复: 【转帖】人间世·55 父亲

向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敬礼
望大家能把这贴子转到别的论坛
上网迟到被炒了,请大家关照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书签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论坛跳转


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现在的时间是 12:10 AM


©2003-2024 1819.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