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查看完整版本 : 只 因 为 蝇 头 小 利, 中 国 付 出 了 惨 痛 的 代 价


爱玩男儿
2008-12-18, 09:46 AM
为什么以前毛主席、周总理争取到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我们后来丢掉了?
  为什么以前造出大飞机,现在不行了?
  为什么80年代以前中国那么贫穷?
  为什么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人才过剩吗?
  一切都因为这0.6%,GDP的成份论。!单纯比较GDP多少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做1亿条裤子和造1架飞机的GDP是一样的。但是造飞机的是富国,做裤子是穷国。就是造100亿条裤子也比不上1架飞机。国家的穷富不是看GDP的多少,而是看GDP的成分。要论GDP,大清是小日本的4倍,但是大清的GDP是茶叶、瓷器和裤子,日本的GDP是大炮轮船。甲午战争,日本的大炮GDP一下就把大清的裤子GDP打回原形。 所以要看看清楚,这GDP是做裤子呢还是造飞机。如果是做裤子,不管你多有钱,你永远是个穷国。如果GDP是造飞机的,那么也许你现在很穷,但是你很快就富了!

  二战刚结束,日本被美国炸平了,一无所有,还得赔钱,GDP是负数。那时候日本穷得很,物资缺乏,搞配给制,发肥皂票什么的。但是日本会造飞机。所以“改 革”了20几年,很快就富了。 解放后,领导层认准了造飞机的路子,脱了裤子当当,派1万8千多留学生去苏联东欧留学,学习造飞机,所以国家很穷。不过到1980年,中国终于会造100多吨的大飞机,比日本的还大。如果继续发展造飞机,像战后日本一样,很快也会富,但是中国放弃了飞机,选择墨西哥、阿根廷那些拉美国家的路子,给美国人做裤子。而且铁了心做裤子,科技投入从改革前的1.3%急剧下降到0.6%。在0.6%的水平上一直徘徊了20年。可以说一心一意做裤子。结果韩国在这20年突飞猛进,科技超越了我国。而我国眼见要陷入拉美化的深渊,工人们工资低,大学生没工作。为什么大学生都找不着工作,因为国家不做飞机,做裤子。造飞机才要大学生,做裤子只要小学生就够了。

  1980年我们可以造100多吨的喷 气客 机。改革开放后,因科研经费压缩(1.3%到0.6%),飞机下马。造飞机引擎的厂改产,飞机研究所也不新招大学生了,人员流失,从1000多人到了200多人,出国者有之,下岗者有之,只剩下动不了的老头老太。25年过去,我们再也造不出那么大的飞机了,但我们会做裤子,全世界都是中国造的裤子!飞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几乎所有工业门类,诸如冶金、玻璃、橡胶、电子、仪器仪表等等。会造大飞机,说明我国的工业体系已经完成。而这一切,都是在“闭关自守”、“动荡不安”、“国民经济到了崩 溃的边 缘”的情况下完成的。设计者是“知识分子被迫害”,制 造者“工人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可是从设计到制造只花了10年时间。真是怪呀。 能够制造100吨以上大飞机的只有4个半国家:美、俄、英、法。中国以前会,现在不会,算半个。刚好是联合国五大常。可见只会做裤子是当不了常任理事国的。运十飞机是周总理亲自建 议上 马的项目,代号为708工 程。总设计师是马凤山,40岁,算是年轻人。 1970年8月,批准立项。 1975年6月,完成全 部设计图纸。 1976年9月,制出了供静力试验用的飞机。 1980年9月,由机长王金大驾机首飞成功。 1984年1月,运十飞机从成都飞拉萨成功。 1986年,因3000万油费无法筹集,运十停飞。此后国 家开始花费巨亿资金,大规模引进麦道飞机、波音飞 机。。。 1990年总设计师马凤山郁郁而终,年仅61岁。不知道马先生逝世时,是否会想起那个火红的不可思议的激情岁月?

  科技的春天”,“尊重人才”。呜呼!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到70代中期,我国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完成。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全面开花,卫星、火箭、高产水稻、大飞机。加上当时我国和非洲拉美的良好关系。接下来,按照计划,中国援建的铁路和火车源源不断地运来非洲拉美的资源,再把中国的工业制成品源源不断地销往非洲拉美。 一个国家现代化所需的三个经济条件,工业生产、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此时都已经具备。可以说当时虽然物质生活不丰富,但是科技、文化处于一个大爆炸的前夜,非常类似于二战刚刚结束时后的日本。日本战后用30年时间建成经济强国,而75年周总理也提出要用25年时间,也就是在20世纪末完成四个现代化。可惜,后来科研经费剧减一半,从1.3%降到0.65%,科研平台放弃,科研队伍解散。 设想一下,如果改革开放后,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科研平台不放弃,75年周总理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完成四个现代化绝对不是不可完成,至少我们会多很多有竞争力的产业。看一下毛周时代的工业遗产,航天坚持自主,结果现在接近世界水平;反之航空和美国合作,结果航空工业灰飞烟灭。卡车坚持外援为辅,现在中国卡车竞争力超强;反之轿车搞外援为主,结果沦为生产车间,连小小韩国都不如。轮船搞外援为辅,结果现在竞争力紧逼日韩。

  70年代末期,虽然我们有点穷,但是科技发展的不错,就像一个成长期的少年,有点面黄肌瘦,但是骨骼发育很好,需要的是加强一点营养。欧美经济黄金时期,各国的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最高比例在1.5%至2.6%之间。中国1950-1979的最高年份是2.32%,,平均1.28% 。也就是说,后来,应该在科技上加大投入,加上0.6%,变成2.0%。可惜,我们选择的是减去0.6%。 呜呼,加上这0.6%,我们就是走一条工业化的GDP道路。减去这0.6%,我们就是走一条去工业化的GDP道路。中国,就是被这0.6%打断了发展的脊梁。

  ★80年代90年代我国的科 技投入一直在0.6%徘徊。由于连年投入不足,我国科 技最高奖国家技术发明奖98年以后连续6年空缺,科技界到了青黄不接的窘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到1999年。因为99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美 国轰炸了我国的大使馆。“历史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同年,持续20年的“造船不如买船”的科技政策才开始慢慢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