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查看完整版本 : 电容的选择是设计的重要一环,所以请购买固态电容cpu供电的主板


Erika
2007-10-03, 01:30 PM
在主板上cpu的供电设计上,开关频率只有几百k,即使频率高达1Mhz,而现在cpu的频率都在Ghz以上,所以开关电源在调整以前,cpu已经工作了1000个周期以上,(电感对电容的充电是需要时间的,电容极板上电荷变化也是一个过程,就是说极板上电压不能瞬变),电荷由极板流向cpu时要经过电容上的等效电阻(主要要是电解液或者导电聚合物薄膜的电阻)和线路上的电阻,那么这段时间内的电流波动产生的cpu电压波动基本上取决于电容的esr和线路上的电阻(Delta V = Delta I * R),比如电容极板电压为1.5V,esr和线路电阻共为2毫欧,那么突然增大的50安培电流(比如cpu由空闲转为进行数学计算)将在esr和线路电阻上产生100毫伏的压降,cpu获得的电压由1.5V变为1.40V,这个变化很可能造成cpu稳定性问题,尤其是超频时,线路上的电阻可以通过加锡条等办法来降低,而电容的esr,对电源的稳定性有关键的影响,是超频成功的重要因素。而纹波电流平方与esr成反比,即散热和温度一定的情况下,esr越低,温升越低,耐纹波能力越高。

全固态固然炒作多于实用,但是固态电容的实用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不要拿什么设计说事,说什么设计比电容重要,要知道电容的esr考量是设计里面很重要的一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cpu当前的供电电压是1.3V(电容极板上的电压),cpu由一个状态转为另一个状态电流突然增加50A(这个对于主流cpu来讲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么这个50A的电流就要在电容的esr(等效串联电阻)上产生压降,对于¥399的主板来说,一线的比如某品牌C61P,4颗6.3V 3300uF的液体电解,并联esr为12/4=3毫欧,那么压降为0.15V,也就是说cpu的电压由1.3V下降为1.15V,而同样的¥399的通路主板,NF520le/C68S的并联esr为6/6=1毫欧(富士通L8)或者8/6=1.33毫欧(不知名品牌固态电容),压降为0.05V或者0.067V,cpu的电压由1.3V下降为1.25V或者1.233V,这样的差距对于超频来说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液体电解低温性能下降明显,负20度时esr增加为正25度时的两倍,高温时的寿命也明显不如固态电容,因esr较大,供电系统本身的发热也高于固态电容,同样设计的主板,用红宝石MBZ的电容就明显热,用富士通R5的则基本上不热,所以固态电容好已经是公认的了,至于设计,电容的选择已经是相当重要的设计,esr大小直接决定电源的纹波大小,关系到PI(电源完整性),如果PI都设计得很一般,那么SI(信号完整性)再好也无济于事,所以大家不要被所谓的设计比电容重要的观点误导,选择主板还是要选择固态电容供电的,至于全固态则对多数人意义不大,不推荐使用。














这个是我的帖子,前面有些cpu供电原理的介绍,后面有个电容参数表,中间的地方因为一些原因没有保存成功,就没有再写,下面是我的一个回帖,有些电容参数可以参考。

黄色的是富士通R5固态电容,5毫欧esr是现在固态电容里最好的,也是所有固态电容里失效率最低的,一万小时0.05%,后来的R5封装变成红色的那种没有防爆凹痕的,失效率为一千小时0.1%,比原来的黄色外皮有防爆凹痕的高很多,不过相对日本化工的PS、psa、psc系列来说失效率还是低不少,比R5小一号的是富士通L8固态电容,和R5比稍弱,不过6毫欧和5毫欧的实际差别很小,可以忽略。三洋svp系列是现在来说很差的固态电容了,现在三洋的SEPC还可以,和日本化工的PSC,台湾立隆的OCRZ,台湾YIMTEK的PXR,台湾OST的pus,韩国samyoung的axa等固态电容都是7毫欧的esr,性能基本相同,和富士通的RE系列的R5/L8比起来性能稍弱。

关于固态电容的识别:
不是红色阴极标识的就是富士通L8,紫色的就是三洋sepc,富士通的除了黄色外皮的R5外其余的阴极为红色,上面有个F的标识,致铭经常用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固态电容,标识是ULR,并不是富士通的L8,昂达的520T也是一样,标识为wc,厂家未知,YIMTEK的PXR也是紫色,上面有PXR的标志,七彩虹最近的¥399的C68S上也是不知名品牌的WU和WT系列,日本化工的阴极为淡蓝色,ps标识的为ps系列,A标识的为psa,C标识的为PSC,PSC是日化最好的,现在的固态电容一般esr都能做到8毫欧或者更低,价格也不贵,选择液体电解供电的主板除非特别便宜,比如最近传说中的¥299的天虹C51,否则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多考虑通路的主板(一般都是杰微和捷波代工),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比一线的廉价主板好很多,超频能力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