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查看完整版本 : 是谁抹杀了贫困父亲的最后一丝希望?


chnsports
2006-07-19, 10:54 AM
“济南的好市民啊,当你们发现我的时候,也许我已经死亡,也许在奄奄一息。我希望你们别再救我,我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感到是唯一的办法,我面对病中的孩子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我死后,把尸体捐献到山东省医学器官捐献科就是,希望医学部门给我孩子治好病,让小生命健康成长。”这是一位贫困父亲写下的遗书,面对一岁半的重病儿子,他先欲卖肾,在行不通的情况下想到了自杀,他希望捐献自己的器官,请求受捐者救助他的孩子。(7月18日《齐鲁晚报》)

我不知道到底该把这位父亲的行为,理解为绝望还是希望。说他绝望,是因为孩子的重病真的让他走投无路了,他在沿街卖肾而无人理睬之后,想到了“交换”。可是他还有什么可以拿来交换呢?也许只有上天和母亲赐予他的这些器官了。为了孩子,这位贫穷的父亲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了交换的筹码。这种绝望与无助,恐怕只有他自己能够体味了。如果说他还心存希望,那是因为他还始终认为“将心比心”“一报还一报”的道理,他相信:在这个人的世界里,他用器官救助了别人,受捐者也肯定会救助他的儿子。可是,他用生命留存的希望能够变成现实吗?这次“交换”的失败,会不会让希望再次变成泡影?退一步讲,到底是谁抹杀了这位贫困父亲的希望,让他最终走上了极端求助的道路呢?

  类似的悲剧曾不止一次发生:去年3月22日,安徽亳州的一位父亲在省立医院的花园水池内,将身患肿瘤的8岁亲生儿子活活闷死。这位父亲痛哭流涕地说,儿子已是第5次来合肥化疗了,治疗费用高达两三万元,而他家中还有一个儿子(3月24日《江淮晨报》)。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更悲哀的事情吗?眼睁睁地看着亲身骨肉痛不欲生,贫弱的父亲却无能为力。在残存的希望被冷漠的人们和疲软的救助政策一点点抹杀之后,无论他们最终选择了自己“先行”,还是让孩子“先行”,无疑都是对社会救助体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彻底绝望!而更让人忧心的是,在这两位“极端”父亲的背后,还有多少同他们一样看不起并救不了孩子,也得不到社会救助的贫穷父亲?

  “没有9亿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全国“两会”上一位**代表如是说。可是,如何保证9亿农民的健康?我觉得,能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让贫穷的父亲不再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去,就是当前最大的公正,就是维护公平正义、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前提。试想,如果我们有相对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这两位贫弱父亲又何至于一人自杀、一人杀死亲生儿子呢?

  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一个城市要想在短期内建立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也会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但是,面对卖肾救子、卖身救母之类的特困人群,政府救助部门至少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难关,给他们一点点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对于这位山东的贫穷父亲而言,他公开卖肾的时候,说明他已经频临绝路,但没有人理会;如今,他选择了“以一命换一命”的方式来拯救儿子,终于引起了群众的注意,但如果仍然得不到应有的救助,那他恐怕就真的是“哀莫大于心死”了,难道我们真的希望看到更悲惨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