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查看完整版本 : 暑假,不去网吧去哪里?


chnsports
2006-07-08, 11:49 AM
 放假了,网吧的生意也火爆了起来。然而在网吧中,有一部分人是手持书本、学生打扮的未成年人。虽然网吧的门口写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可并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去监管。记者花10元钱办了一张上网卡,在办卡的时候,也没有人要求记者出示身份证,更没有人询问记者的年龄。(7月6日新华网/《每日新报》) 
  
  暑假里未成年人的度假方式是一个老话题。中小学生或者进补习班,或者呆在家里,或者安排一些零星活动。进补习班和居家之外,网吧可能是多数人都会选择的去处,所以暑假里未成年人挤满网吧也就自然成为社会一景。尽管多数家长对孩子泡网吧忧心忡忡,但是这么长的假期,零星活动之外除了泡网吧,孩子们还能去哪里?
  
  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多数已异化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埋头于书堆苦不堪言堆暂时解脱的他们,谁不想趁假期调整调整?有多少家长还忍心让孩子假日“加班”?呆在家里一两天可以,一个假期怎么可能?去青少年宫、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如今很多这样的场所已经有名无实了——出租的出租,做生意的做生意的;没有出租、做生意的,首先是没有具体细致的假期工作安排,再是场馆设施及活动内容陈旧单一、缺乏互动、不能吸引孩子,三是活动场所及容量有限,与暑期学生数量不成比例,四是开放方式机械死板、收费缺乏公益性——给人的印象就是爱来不来,没想着还有这么一拨顾客!如今的孩子们,对这些场所有特别亲切感的还有多少?
  
  社会发展了,经济发展了,票子多了,马路宽了,楼房高了,汽车快了,商品多了,青少年宫、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之类的场所“发展”了多少?不需要精确的统计数字,问问自己的一双眼睛:如今大街上青少年宫之类的场所多还是网吧多?一个毫无争议的结论是——网吧比青少年宫、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之类的场所多得多!这是一种正常的不正常。说它正常,因为这是每个人看到的事实;说它不正常,因为真正可以用来作为社会发展标志的,应该是青少年宫、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之类的公益性场所,而不是网吧。
  
  必须承认,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来运作的网吧,已经走在了由政府运作的青少年宫之类场所的前头——这既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灵活的运作机制上。因为网吧的火暴并不只由于网络的互动性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也缘于网吧运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相反,由政府运作的青少年宫之类场所,不仅在资金支持上捉襟见肘,而且运营方式僵化落后。如果政府漠视青少年宫之类公益性场所在市场经济面前的式微,那只能让广大未成年人去挤满网吧——这就不仅仅是市场迟钝,更是自身角色迟钝;如果有人对孩子们泡网吧存有疑义,孩子们就只能反问一句:“暑假,不去网吧去哪里?” 

xzgang
2006-07-08, 01:55 PM
未成年人系最大客源的,,


不做他们那还有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