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2005-01-17, 02:23 AM   #9
No218
Emma
论坛支柱
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级别:41 | 在线时长:1891小时 | 升级还需:41小时
 
Emma 的头像
 
注册日期: 2004-10-02
帖子: 9,741
精华:8
现金:2165金币
资产:133441651金币
Emma 是一个将要出名的人
回复: 中南财大一女生捡吃馒头上学 一年伙食费8.35元

三十三层大楼与捡吃馒头的大学生
新闻主体:据〈燕赵都市报〉1月12日报道,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经常到学校食堂拣别人吃剩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近两年。她来自农村,她的餐卡消费明细表表明,2004年,她才花了8、35元。
读到这则新闻,笔者的心里沉甸甸的,既为这个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在贫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所感动,也为她的几乎是赤贫的生活状况而痛心不已。


  记得前不久,沪上某名牌大学为迎百年校庆兴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双峰裙楼(双峰各有33层)将于今年竣工,这无疑是世界高校中罕见的超高层建筑!这座雄伟建筑也堪称中国当代大学的一个缩影。一些大学校长常把解放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挂在嘴边,“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可惜,仅挂在嘴而已,没有几个人去认真思考梅先生话的深刻含义。举目四望,不见大师诞生,但见大楼幢幢崛起,而且一座比着一座高,耸立天地之间,好不威风,难怪有人说中国的大学得了“巨人症”。



  建造这些大楼的钱从哪里来?国家的财政投入杯水车薪,当然也可以从银行贷款,但是更主要的是来自大学生的学费收入。一个普通的过万人的大学,每个学生每年学费以一万元计,一年就有一个亿的收入!正是这些钱,支撑起三十三层高的摩天大厦;正是这些钱,让大学财大气粗,纷纷加入“圈地运动”的行列,校园一扩再扩。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冒出了五十多座大学城,平均每个省一个半还多。校园面积扩大并超过5000亩的高校已不在少数。哈佛大学占地2300亩。与哈佛并列世界第一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占地1820亩,这些世界名校与中国的一些大学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在大学校长们站在高楼上远眺时,当他们坐着飞机到世界各地参加“大学校长论坛”时,他们有没有想到在大楼的阴影里,有多少贫苦大学生在咬着牙以健康为代价坚持学习,甚至有一位女大学生在以捡别人吃剩的馒头来度日!



  元旦前,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其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最近媒体报道,在许多地方有不少农民家庭“因教致贫”。孩子上学就象赌博,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贫穷的农民们四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笔债务将让他们一生都难以偿还。那些高大挺拔的大楼,就象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在贫苦大学生父母的身上,让他们辗转在贫苦线下,让他们的孩子在屈辱中默默流泪。



  二十层大楼与捡吃馒头的大学生,这是一个令人惊心动魂的对比,也是对人们的一声喝问:中国的大学到底是为谁而开设?



  如果高校的收费仍然高居不下,甚至继续上涨,只能逼迫千上万的贫家子弟望大学而兴叹,把那些高楼大厦让给官员子弟,让给富家子弟,普及大学教育将成为一个“美丽的谎言”。



  教育的不平等是最大的不平等,如果说,一个大学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是他无法改变的命运,那么接受教育就成为他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他的权利。假如连这个权利也被剥夺,那么这个社会对他来说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二十三层大楼与捡吃馒头的大学生,这是一个令人惊心动魂的对比,警醒着人们认真思考,中国的大学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发展?
 
Emma 的签名
语言可以扭曲作假,感觉却是最真实的,
但人类通常会在第一时间相信不可靠的语言,
而不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
真矛盾。
Emma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